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我院2024年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茶鄉農韻”支隊獲校級特等獎

    【 發布日期:2024-11-04 】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争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我院”一院一品”項目“茶鄉農韻”支隊在“财經報國青年力行”2024年暑期社會實踐中獲得校級特等獎、院級一等獎。依托實踐成果,團隊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暑期實踐展示活動、三下鄉、暑期實踐微視頻大賽以及首都大學生暑期實踐等多項活動比賽,用報告、視頻、演說等多種形式,把團隊的實踐成果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動力。實踐中,團隊力求“融會貫通”——利用财稅、經濟、金融和國貿等不同背景财經知識,從宏觀政策、金融工具到企業出海探尋旺蒼茶産業破局之道。成果上,團隊積極“擇善而從”——實地調研學習武夷山茶産業優秀發展經驗,為旺蒼縣茶産業發展提供可借鑒的思路和經驗;追求“知行合一”——深入田間地頭、茶園深處找出問題的真相和解決之道。


    茶産業作為重要的農業産業和區域特色優勢産業,對促進農村經濟多元化、農民增收緻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作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産業,支持打造鄉土特色品牌”,“推動農産品加工業優化升級”。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特色産業是重要一環。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多次深入茶區、考察茶産業發展,叮囑“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


    在此背景中, “茶鄉農韻”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伟德平台怎么样張曉濤院長和趙子琦老師的指導下,于今年暑假分别前往武夷山和旺蒼縣進行實地考察,旨在總結武夷山三茶發展經驗,探讨旺蒼縣黃茶發展瓶頸,為茶産業升級提供案例依據,開啟茶産業振興的新篇章。


    項目概覽

    團隊彙聚了來自國貿、财稅、金融、經濟等多個專業的同學,多元化的專業背景為團隊研究帶來了豐富視角和方法論。在前期立項階段,團隊成員與指導老師進行了密切的交流,最終确定了“雙線并齊、雙管并行、以點帶面”的調研模式,旨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探索茶産業的振興之路。得益于成員的共同努力和老師的悉心指導,團隊在立項評比階段以院内推薦排名第一的優異成績,榮獲“一院一品”校級重點項目的立項。


    線上調研:數字賦能,智慧引領。

    團隊組織了多次專題研讨,圍繞武夷山與旺蒼縣茶産業進行深入剖析。通過問卷調研,團隊收集了274份有效數據。同時,團隊通過微信公衆号發布實踐動态,向校團委投遞新聞稿并成功發表,以此增強社會影響力,傳遞鄉村振興正能量。

    線下實踐:深入一線,洞察真相。

    團隊走進茶園基地,與茶農面對面交流,感受茶産業帶來的民生福祉。通過與企業、政府、專家的深度訪談,團隊全面了解了茶産業鍊的發展現狀,為針對性對策的提出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踐階段

    岩韻茶心,武夷茶旅繪新篇

    近年來,武夷山以“三茶”統籌發展為引領,聚焦文化賦魂、科技賦能,推動茶産業全産業鍊融合發展。武夷山小分隊訪問了丹石岩茶廠、正山堂和武夷星等企業,學習了茶葉生産全鍊條和品牌建設。團隊了解了武夷山“三茶”統籌發展的理念,為旺蒼縣的“茶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問道茶園,旺蒼茶香助農興

    在“中國黃茶之鄉”旺蒼縣,茶産業以其深厚的曆史底蘊和獨特的黃茶品質,成為推動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團隊深入旺蒼,訪問當地龍頭茶企,參觀茶葉種植和加工基地,探究黃茶的種植與研發,了解茶葉從鮮葉到成品的生産曆程。針對旺蒼黃茶面臨的發展困境,成員與政府、企業等相關人員積極交流,共同探尋未來發展的振興之道。


    雖然武夷山與廣元兩座城市都以茶産業作為支柱産業,但兩者的自然社會條件都有較大區别,因而産生了不同類型的發展路徑。武夷山茶葉在注重品質的同時,積極對外宣傳,将茶産業與文旅緊密結合,成為鄉村振興的靓麗名片。廣元黃茶格外關注品控,将黃茶作為高端品牌打造,但是受到當地自然人力資源等因素制約,無法進行大規模生産。廣元黃茶在銷售模式上采用政府牽頭,龍頭企業引領的方式,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人民收入,促進鄉村振興。


    實踐成果與總結

    本次實踐成效顯著,成果斐然。在數據收集分析的基礎之上,隊員們參照武夷山經驗展開研讨,從茶葉本身與文化品牌雙端着手,對旺蒼縣的發展前景提出具體建議,形成生産、銷售、推廣的全面戰略集合,并設計了廣元黃茶茶香香氛、手機殼、筆記本等具體文創範例;而在全球化進程中,武夷山與旺蒼茶葉企業迎來了出海良機,為應對國際市場對高品質茶飲料需求的增長,隊員們提出了提升品質、強化品牌,并遵循國際标準的針對性建議,倡導借鑒國外内成功經驗,把握轉型期機遇,主動創新以迎合全球消費者口味,為茶産業的發展貢獻了屬于團隊的青年智慧、青年力量。


    團隊在實踐中提出的多種發展思路,為推動“文化賦農,助力三農”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于團隊成員而言,兩地的具體實地考察是一塊寶貴的“磨刀石”,拓展對于産業見識的同時,更磨煉了成員們的溝通能力;對于旺蒼縣當地茶産業,本次實踐架起一座高校與當地産業發展之間的橋梁,勾勒出本小組對于當地茶産業發展方向構想的藍圖,并為當地政府、企業提供了一份可行性強的發展參考方案。


    “綠水青山出好茶,一片葉子富一方”。以茶緻富,關鍵在于充分挖掘本地優勢資源,用好科技力量,從“以量取勝”向“以質取勝”、“以新取勝”轉變。“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在指導老師的支持和鼓勵下,團隊從嶄新的視角和方向重新審視問題,克服了真實民情社情與書本知識的鴻溝,以親身經曆實踐專業知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最終得出了具有一系列現實意義的實踐成果。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本次社會實踐不僅使我們有機會躬身入局,來到鄉村振興的一線陣地,直面社會經濟發展中所遇到的各種境況,還為我們提供了接觸大衆、了解社會、服務國家的重要平台,讓我們在實踐中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青春視角為祖國縣域經濟的發展貢獻青年力量。當然,屬于“茶鄉農韻”的暑期社會實踐故事仍在繼續,我們将以龍馬奮進之心傾聽大地脈動,見證山鄉巨變,用财經報國之志挺膺擔當,繼續貫徹習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三農”工作的重要指示,将實踐報告寫在祖國大地上!



    撰稿:胡潇月、吳逸飛、趙文枭、吳婧、夏子鵬、吳珏君

    排版:曾漫與

    一審:趙子琦

    終審:張曉濤 徐淼


    版權所有 伟德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       地點: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高教園區學院13号樓        郵編:102206 電話:61776210、6177622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