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學校“打造小學期多元化與個性化育人空間,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的指導原則,2021-2022學年伟德平台怎么样暑假小學期課程共開設三門課程,其中,《國際經濟貿易理論與政策前沿》課程邀請到了國際經濟與貿易領域的五位國内知名中青年專家: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彭水軍教授、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施炳展教授和王永進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王孝松教授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呂越教授為學生們進行授課,全校共計200人選課。本次課程共分為三個專題(按授課先後順序):數字經濟與對外開放、開放與環境以及國際貿易政策前沿。
專題一:數字經濟與對外開放
該專題分别由來自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的王永進教授和施炳展教授主講。
王永進教授授課的主題是《數字經濟學導論》。王老師主要根據自己的研究和主編的《數字經濟學》教材,深入淺出的給同學們講授了《數字經濟學》的框架和數字經濟的主要特征等。王老師首先通過介紹“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主要表現,以及數據這種新要素的出現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實例,為同學們解答了“為什麼我們需要數字經濟學”的問題。随後,王老師介紹了當前人們對“數字經濟學”的兩大誤區。第一個誤區是認為“傳統的經濟學基本原理已經不再适用”,第二個誤區是認為“新的理論隻能解釋新的現象”。王老師通過古今中外的經濟學名家觀點與生動形象的案例,解釋了“數字經濟學”是經濟學的基本法則在新場景下的應用,改變的隻是約束條件而不是基本原則,是一門承上啟下,有着巨大研究價值的新興學科。
在介紹了數字經濟學的研究背景與發展曆程之後,老師由淺入深、從表及裡,結合編寫教材的過程,詳細介紹了數字經濟學的邏輯體系結構與特點,然後王老師結合當下數字經濟研究的前沿文獻,通過介紹數字經濟的搜尋效應、網絡效應、聲譽效應、明星效應與長尾效應這五大效應揭示了數字經濟的運行機制;通過平台跟雙邊市場介紹了數字經濟在貿易中運行的模式。講授中王老師引經據典,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名言與名人趣事,不僅讓同學們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更激發了同學們對數字經濟學學習和研究的興趣。
施炳展教授授課的主題是《數字經濟概覽:概念、體系與治理》。施老師首先為我們講授了數字經濟的概念,通過剖析高質量發展時代的數字經濟具有的“以數據為基礎”,“擴大資源範圍 ”、“提升資源效率 ”與“降低資源錯配”等效益,并基于此分析了數字經濟為中國帶來的高質量發展機遇。
之後施老師重點講授了數字經濟邏輯展開體系以及治理,認為數據應用的微觀、中觀和開放三個層次構成了數字經濟體系,以及數據産權确立、數據交易和價值分配等數字化治理要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原則。具體包括了數字經濟的基礎:新型基礎設施;數字經濟的微觀層次:數字企業與企業數字化;數字經濟的中觀層側:數字産業與産業數字化;數字經濟的開放層次:數字貿易和數據跨境流動;資源配置的前提基礎:産權、知識産權與數據、數字經濟;以及數字經濟的政策規制:競争政策、數字鴻溝、綠色發展與環境和RTA等。對每一個部分,施老師都通過具體的案例或事例進行了細緻的分析,讓同學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專題二:開放與環境
該專題分别由來自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彭水軍教授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的呂越教授主講。
彭水軍教授授課的主題是《國際貿易與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前沿》。彭水軍教授首先從貿易研究的一些基本問題入手,引入“國際貿易、環境氣候變化”兩個關鍵詞,指出國際貿易和氣候變化是關系人類發展和福祉的兩個重要全球性議題。結合當前的研究,彭老師給同學們總結了國際貿易對氣候變化的主要影響渠道,以及氣候變化對國際貿易影響的主要渠道,表明二者存在着複雜的互為因果的關系。
随後,彭水軍教授介紹了其團隊的兩篇研究成果。一篇文獻是《中國生産側和消費側碳排放量測算及影響因素研究》,論文基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産出表序列,采用MRIO模型測算和比較分析了1995—2009年中國生産側碳排放量和消費側碳排放量,并通過SDA方法考察了生産側和消費側碳排放增長的影響因素。這篇文獻的研究結論對于國際碳排放責任分配和國内節能減排、低碳經濟轉型具有重要的政策啟示。第二篇文獻是《碳關稅可以有效解決碳洩漏和競争力問題嗎?--基于異質性企業貿易模型的分析》,論文基于Melitz(2003)異質性企業貿易理論框架,研究了南北國家不對稱減排引緻的"碳洩漏"和競争力損失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分别讨論了發達國家征收碳關稅以及發展中國家減排技術改善的貿易、氣候及福利效應。
呂越教授授課的主題是《全球價值鍊研究在環境問題方面的微觀應用》。首先,呂老師通過舉例的方式,引入全球價值鍊(GVC)的概念與定義、全球價值鍊的類型以及全球價值鍊指标主流的微觀和宏觀的測度方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論述了全球價值鍊企業層面的決定因素以及影響效應,重點論述了GVC研究在環境問題方面的微觀應用。
最後,呂教授通過介紹自己最新的一篇關于全球價值鍊參與和環境問題的微觀研究成果“Global value chain engagement and air pollution: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為同學們詳細的展示了一篇學術論文研究思路與寫作方法。呂老師平易近人的風度、嚴謹的論證、淵博的知識給我院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和學生們受益匪淺。
專題三:貿易政策前沿研究
該專題由來自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的王孝松教授主講。
王孝松教授授課的主題是《中美貿易摩擦:曆史演進、發展現狀與未來展望》。王教授首先從2022年7月5日上午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應約與美财政部長耶倫舉行視頻通話引入,從雙方基于當前形勢的一些共識中提出中美經貿關系研究的重要性。
接着,王教授基于中美經貿關系的曆史演進和當前最新變化,并通過深入分析美國國内各利益集團博弈和貿易政策的決策機制,提出關于中美貿易摩擦的六大觀點和結論:1.在雙方的努力之下,中美貿易摩擦未對雙邊貿易構成根本性威脅。 2.發端于2018年的貿易戰是美國從戰略上遏制中國的集中表現,貿易摩擦具有持久性。3.中美簽訂的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對解決本次貿易摩擦具有一定作用,但在疫情沖擊下,其作用的發揮受到較大影響。 4.通過中美之間的多方面對比可知,盡管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但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社會治理等諸多領域存在短闆。5.科技實力是立國之本,中國未來要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高研發水平和效率,産出原創性領先技術。6. 貿易戰可以成為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外部推動力量。對于未來展望,中美雙方将進行長期互相博弈的持久戰。我們的最大目的是管控分歧,以時間換空間,為長期作戰做好戰略儲備。
幾位專家精彩的授課為學生們了解國際經貿領域理論和政策發展的前沿打開了一扇門,激發了學生們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的熱情和積極性,每次課程後的讨論環節,學生們都積極與老師互動,老師們就同學們關注的多個問題進行了耐心和深入的解答。授課結束後,在超星平台針對授課效果對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從學生反饋看,學生滿意度高,獲得了學生的廣泛好評。
未來學院将會繼續優化暑期小學期課程設計,在學校指導下,學院将暑期小學期課程作為優化培養方案提升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和學校“雙一流”建設做出貢獻。
附:授課專家簡介
彭水軍 教授
彭水軍,經濟學博士(博士後),廈門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院副院長,教育部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入選教育部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福建省級高層次人才A類人才,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廈門市拔尖人才,廈門大學南強青年拔尖人才(A類人才),廈門大學“我最喜愛的十位老師”。
主要研究領域: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貿易與氣候變化,全球價值鍊與産業發展,氣候變化、能源與經濟發展政策,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服務經濟與貿易,經濟增長,數量經濟方法與應用等相關領域。主要講授課程:本科生的《國際經濟學》、《環境經濟學》,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的《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高級微觀經濟學》、《高級國際貿易學》等課程。已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世界經濟》、《金融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統計研究》、《中國工業經濟》和 China Economic Review, China & World Economy, Ecological Economics, Economic Modelling, Energy Economics, Energy Policy,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等國内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近年來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子項目以及其他部省級項目10餘項。研究成果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三等獎2項、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全國國際貿易研究最高獎—— “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 優秀論文二、三等獎2項、商務部“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三等獎1項、以及福建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三等獎等10餘項,論文入選《世界經濟年鑒2016》世界經濟學2015年十佳中文論文(TOP2)和世界經濟統計學2015年十佳中文論文(TOP1)、Elsevier大陸地區作者Best Cited Paper獎,獲湖南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南開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廈門大學 “葛家澍獎” 、廈門大學中國建設銀行科研獎及廈航科研獎等多項。2006-2007年赴Sheffield大學和Lancaster 大學進行學術訪問。
主要學術兼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福建省對外經濟貿易學會會長,福建省亞太合作與經濟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招标工作評審專家,教育部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通訊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和地球科學部同行評議專家,國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同行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研究生優秀論文評議專家,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及青年教師獎評審專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中國經濟問題》《國際商務研究》編委以及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貿易研究》《國際經濟文摘》編委,Nature Communications, World Development, World Economy,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nergy Economics, Energy Polic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Asian Development Review, China Economic Review, China & World Economy,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經濟研究》《世界經濟》《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國際金融研究》《國際貿易問題》《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管理評論》等30餘種國際、國内學術期刊匿名審稿人。
施炳展 教授
施炳展,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國家級人才項目青年學者、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CHINA Economic Review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主持國家級課題五項;多項研究成果獲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開放數字經濟,具體研究問題包括貿易邊際、貿易質量、貿易利益、互聯網與國際貿易、市場扭曲與國際貿易等。
王永進 教授
王永進,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天津市政府特聘研究員,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和131人才第一層次。 主要研究方向為:制度、市場結構與國際貿易; 資源配置扭曲與中國經濟;數字經濟與貿易。在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hina Economic Review, Economics Letters,《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等期刊發表論文70餘篇,擔任China and World Economy領域副主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與國家社科和教育部課題多項。出版專著《契約、關系與國際貿易》,《數字經濟學》(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王孝松 教授
王孝松,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國際貿易,目前已出版專著8部,在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在《光明日報(理論版)》、《人民日報(内部參閱)》、《經濟日報(理論版)》等刊物發表内參及評論文章50餘篇。獲省部級科研獎勵8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北京市科研項目3項。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通訊評委。在中美貿易摩擦過程中,多次在國家主流媒體發聲,為闡明事實、引導輿論、有效應對做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
呂 越 教授
呂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博導,教育部國家級人才項目青年學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傑出學者,擔任全國高校國際貿易學科協作組青年論壇副秘書長、新興經濟體研究會理事。已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經濟》、《經濟學(季刊)》、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orld Economy、Economics Letters等雜志發表論文80餘篇,撰寫全球價值鍊研究專著兩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等多項國家級課題。曾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商務部商務發展研究獎、洪銀興經濟學獎(青年)等。
撰稿:鄧 科
初審:李瑞琴
終審:張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