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學校“打造小學期多元化與個性化育人空間,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的指導原則,2021-2022學年伟德平台怎么样暑假小學期課程共開設三門系列課程,其中,《“講述中國故事”經濟學前沿講堂》課程邀請到了多位國内經濟學領域頂級學術大家莅臨授課,演講嘉賓包括: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系統與控制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汪壽陽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院長、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會士洪永淼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經濟系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陸毅教授;安徽大學黨委副書記、教育部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陳詩一教授;複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系副主任、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上海市曙光學者、浦江人才李志遠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經濟研究》編輯部副主任倪紅福教授;清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商務部咨詢專家、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馬弘教授等。

圖1 主講專家簡介(上)

圖2 主講專家簡介(下)
此次“講述中國故事”經濟學前沿講堂采用系列講座形式,國内頂尖學者對經濟社會内在機理的深入分析,對中國經濟問題的真知灼見,對培養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傑出人才具有深遠影響。主講嘉賓以“講述中國故事”為主題,圍繞碳排放、脫貧攻堅、經濟增長等中國經濟研究熱點,将學術前沿與中國實際有機結合,娓娓道來,潤物無聲,展示經濟學研究的魅力。
汪壽陽院士對環境經濟學領域的前沿研究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釋。汪老師介紹了比特币挖礦與我國碳排放和經濟安全、1.5℃溫升限制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區域貿易協定與碳排放、太陽能光伏發電與中國脫貧工作等一系列的前沿研究成果;在講述過程中,汪老師着重引導同學們思考如何根據對經濟社會現象的觀察,挖掘具有重大意義的研究選題,講解内容既通俗易懂又高屋建瓴。
洪永淼院士利用中國經濟實例向同學們展現計量經濟學的魅力。洪老師介紹了經濟學研究範式的演變,并通過展示 “九七回歸”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中國國有企業改革成效評估等具體實例來深入淺出地向大家展示計量經濟學在經濟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最後,洪老師嚴肅指出應避免誤用、濫用計量模型和方法,強調同學們要保持科學的判斷力、練就過硬本領。
陸毅教授通過解讀中國宏觀政策變化趨勢以及當前經濟形勢,以獨特的視角分析了我國中長期的經濟增長動因。陸老師強調如今經濟發展由重“量”轉變為重“質”;并提出中長期經濟增長的動力在于拉動國内投資和消費。他鼓勵同學們,當今社會經濟現象紛繁複雜,科研人需真正紮根于中國現實、聚焦某一研究領域、深入探索其曆史沿革和現狀,方可發現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并解決它。
陳詩一教授講述了全球碳交易市場的發展與碳定價現狀,認為中國碳市場未來需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碳市場機制和碳管理體系;同時,陳老師詳細介紹了團隊的研究成果:複旦碳價指數,該指數較好地預期了全國碳市場上碳價水平。陳老師強調,碳減排必将帶來經濟社會廣泛深刻的變革,财經學子應在中國雙碳目标的奮鬥過程中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而不斷努力。
李志遠教授從中國近幾年頻繁遭受反傾銷調查入手,嚴謹細緻地講解了貿易政策不确定性與企業投資行為的聯系。李老師利用美對中反傾銷調查來反映貿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并利用詳盡細緻的識别策略,探讨了貿易政策不确定性對企業行為的影響。李教授多次指出現實的經濟事件錯綜複雜,同學們在基于經驗之餘,更要采用科學方法進行研究,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倪紅福研究員從2008年以來我國PPI與CPI多次出現較大分化甚至背離這一熱點問題入手,指出中國現行PPI存在覆蓋面少和重複統計兩大問題,并提出了改進的PPI指标。倪老師結合自身的教學科研經曆,指出學生們應多讀細讀經典教材,梳理其邏輯,要具有追根朔源的精神,訓練從多視角理解問題的能力。倪老師從專業視角為同學們在論文寫作和發表方面給予了細緻詳實的指導。
馬弘教授介紹了關于出口退稅效率對企業出口表現影響的最新研究。馬教授從企業異質性貿易理論出發,詳細介紹了2004年中國增值稅改革背景下,出口退稅政策的執行效率對出口績效的影響;發現融資約束大的企業反而退稅延遲率高,即出口退稅的“馬太效應”。馬老師叮囑同學們,實證研究應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充分考慮到現實經濟的複雜性,不要過分依賴教科書的理論框架,大膽創新,小心求證。
學院高度重視此次講堂,張曉濤院長、李瑞琴副院長及學院部分老師陪同同學們一起聽課學習;每場講座按照“院長緻歡迎辭—負責老師主持—嘉賓主講—提問答疑—院長總結緻謝”的流程進行。本次課程共計77名同學選修,覆蓋我校經濟學院、金融學院、馬克思學院、伟德平台怎么样、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統計與數學學院、社會與心理學院等多個學院,與會師生共計近千人次。
“一燈能破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要知古往今來理,須問高明遠見人。”演講嘉賓娓娓道來、鞭辟入裡、循循善誘,與會師生認真聆聽、熱烈交流,豁然開朗。講座現場同學們熱情高漲,讨論熱烈,就“科研選題”、“産業轉移”、“經濟學研究訓練”等問題向嘉賓提出自己的疑惑,演講嘉賓均給予了詳實且全面的解答。張曉濤院長在緻謝環節表示,盡一切努力培養優秀學子是中财大對國家、對社會的莊嚴承諾,學院将始終關注學生的均衡發展,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創新能力,不負學生和家長的期待,不負學校、社會和國家的重托。

圖3 主講老師認真回答同學們的疑問(上)

圖4 主講老師認真回答同學們的疑問(下)

圖5 張曉濤院長總結緻謝

圖6 段玉婉老師主持
此次“講述中國故事”經濟學前沿講堂是學院的一次突破性的教學創新實踐。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充分利用現代科技與線上教學融合的優勢,彙聚多名國内頂尖學者與學生“面對面”交流,這在全國高校的本科生教育中都是不可多得的教學範例,這種方式為同學們更加深入理解中國經濟現實、接觸學術前沿和練就過硬經濟學本領提供了重要的學習交流平台,對未來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第一,緊扣“中國故事”,增強學生文化認同感,激發學生鍛煉過硬本領的熱情。本次講堂聚焦于“中國經濟故事”,以時事促新知,緊扣時代脈搏;專家們通過講座不僅傳授了經濟學領域的學術前沿知識,也能有效通過引導和支持學生自主探索、審辯式思考和研究導向型學習,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讀現實經濟問題,深化對黨和國家經濟方針政策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博衆家之所長,集群英之荟萃”,“精英和榜樣力量”對學生的職業發展和人生規劃具有重要影響。各位嘉賓是學界心目中耀眼的“榜樣”,同學們與這些專家的近距離交流,可以有效發揮榜樣力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諸位學者不僅擁有頂尖的科研能力,也具備開闊的國際視野,他們的指導教誨如高屋建瓴,将幫助正處于學術萌芽期的本科生認識到經濟學的廣博與多面,對培養學生的學術興趣、盡早确定職業方向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演講嘉賓也表示,中财從本科階段就提供學生與名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十分具有前瞻性。
第三,加強學校學院與頂級學者間的緊密聯系,為未來進一步的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奠定重要基礎。能成功邀請到多位頂尖學者齊聚中财大國經貿學院,既是我校深厚人文底蘊吸引力的體現,更是學術界對于我校在中國教育和科研事業的成績與貢獻的認可與支持。本次講堂的成功舉辦,将進一步加強學校學院與頂尖學者間的緊密聯系,為未來在學科建設、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進行更深入緊密的合作交流奠定重要基礎,為提高我校在國内外學術界和教育界的影響力和競争力提供持續助力。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面向未來,學院有必要也有信心更好地梳理和總結在線教學經驗,探索信息技術、智能教育與教育改革深度融合的切實方法與可行路徑,尋找高等教育薄弱環節改革的突破點,為培養高水平經貿人才不斷努力。
撰稿:段玉婉
初審:李瑞琴
終審:張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