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支援西部教育文化發展,促進東中西部經濟均衡發展的大背景下,我院近年積極響應國家号召與學校安排,每年陸續向位于新疆的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派出優秀骨幹教師進行援疆支教工作。他們克服教學與家庭等方面的不便,以自己優秀的教學科研能力遠赴邊疆,為西部地區教育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繼2018年學院派出胡翠、林發勤、李軍三位老師并模範地完成支教工作後,2019年依據對口援建高校的需求,繼續派出張豔、馬光明、李兵三位青年教師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進行《國際貿易》與《國際貿易實務》兩門課程的講授。截至2019年6月底,三位老師均順利完成了本年度教學任務回到學校,其教學科研活動得到了對口援建高校領導的好評。以下是三位老師的經曆及部分援疆感言:
李兵老師:“一次援疆路 一世援疆情”
“到邊疆去!到大漠去!到祖國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到學生最期待我的地方去!”2019年4月15日,來自伟德平台怎么样的李兵副教授從北京T3航站樓出發抵達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帶着自己的理想,遠離親人,踏上了他的新疆援建之路。李兵老師發揮自己的專長擔任國際貿易的教學工作,任職初期因氣候,時差,飲食上的影響導緻了嚴重的身體不适,但他仍堅守講台,并沒有因身體的不适而耽誤教學工作。在講台上他以風趣、嚴謹的方式讓學生在晦澀深奧的課本中掌握了每一個知識要點。
李兵老師常常思考受援學校的長遠發展,他知道援疆支教教師再努力最多也隻能影響一屆學生,要想真正提高當地的教學水平,必須幫助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培養一批優秀教師隊伍。他多次提及支教不能僅局限于為新疆的教育資源不足解決燃眉之急,出于長遠發展的考慮,支教老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内發揮自己在内地高校所擁有的資源和教學優勢。培養一批‘帶不走’的骨幹教師隊伍。”為提高老師的教研教學水平,他在學校積極組織開展了”貿易與發展“學術研讨會暨本科生培養經驗交流會和Stata培訓會,在會上李兵老師的經驗和教學方法給予校區的年輕老師們很大的啟發與幫助。

馬光明老師:“中國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2019年初,聽聞中國石油大學克拉瑪依校區募集下學期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援疆教師,馬光明老師立刻積極主動地報名參加。一方面,是作為一名老共産黨員,響應國家支持新疆高等教育事業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基于自身增長見識,領略祖國邊疆風采的強烈動機。2019年五一勞動節前夕,完成自己在伟德平台怎么样的教學工作之後,馬光明老師告别妻子、父母與年僅兩歲的幼子,懷着不安與激動,踏上了遠赴邊疆的征途。2019年4月30日至6月25日,在克拉瑪依度過了難忘的兩個月時間。
很快就發現,新疆遠比想象的要美麗與富饒,所從教的17級經濟學班與會計學班的同學們也十分熱情好學,教學與生活、工作,一切都非常熟悉而自然,馬光明老師很快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中去,利用近十年的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經驗,與這裡的同學們進行思想與學術的碰撞與互動,上課氣氛活躍舒适,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取得了預期中的教學效果。在校園中與學生們偶爾相遇于食堂、籃球場及美麗的紅山湖畔,鼓勵他們努力學習,繼續深造,與活潑可愛的學生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同時,作為一名研究學者,馬光明老師也參加了國際經貿學院與石油大學文理學院第一屆”貿易與發展“學術研讨會,做了題為“人口老齡化與國際旅遊支出”的學術論文報告,與各學者進行了廣泛交流讨論。
兩個月時間很快過去,剛剛喜歡上了食堂美味的刀削面和大盤雞,剛剛适應了每天在校園紅山湖畔的慢跑鍛煉,便要與這片校園和土地說再見了。離開的那天,初夏溫暖的陽光下夾帶着涼爽的細雨,馬光明老師在校園與來自石油大學文理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本校與其它高校的援疆老師深情話别。

張豔老師:“幸福的瞬間”
張豔老師于3月8日-4月20日離開北京與年幼的孩子,遠赴新疆從事《國際貿易》課程授課任務。順利完成任務之後,她談起了自身難忘的經曆:
“我覺得每個援疆的老師都帶着一種情懷的,在西域大漠上,能夠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說起援疆,确實有很多現實的困難,但是當來到克拉瑪依,站在熟悉講台上,那一刻其實内心是充實而堅定的。中國石油大學克拉瑪依分校,目前的師資以援疆教師為主體,和老師們交流之後,也會深深體會到一份責任和一份驕傲。”
“幸福的瞬間。其實很多很多。我能記得的克拉瑪依的藍天白雲,或許正是天高地闊,這裡的學生也更加淳樸和自然。在新疆,我為學生們做了一場題為“反全球化浪潮與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講座,記得講了兩個多小時,上百名學生依然全神貫注,講座後依然被圍攻不肯離開。說實話,克拉瑪依的辦學有很多的障礙,特别是師資的引進,很多文理學院的老師仍然是助教,這些年輕的老師也非常勤奮好學,在援疆期間,我給年輕的老師開設了一場論文寫作和經驗分享,希望能夠近一點自己的微薄之力。記得臨走送行時,老師們和同學們的不舍和牽挂,讓我對這裡依然留念。回到北京,也收到了很多同學的郵件,希望這些孩子在我們的影響下,能夠對經濟學對國際貿易産生興趣,希望在不久的将來,他們能夠如願以償來中财繼續學習深造,再續師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