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梅冬州教授和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王志剛研究員合作的文章《土地财政、基建投資擴張與生産率下降》在中文期刊《經濟學》(季刊)2023年第23卷第4期發表。該期刊屬于伟德平台怎么样中文期刊目錄AA級。
論文簡介
2008年以來,在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專利申請屢創新高的同時,TFP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下降,基建投資成為GDP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這與我國當前實現經濟結構轉型、提高TFP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供給側改革目标背道而馳。造成這些現象背後的内在原因是什麼?
本文整理數據并對2008年以後中國宏觀經濟的基本事實進行梳理和歸納,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内生化生産率變動的多部門DSGE模型。一方面,為了刻畫土地财政在宏觀經濟波動中的作用,本文在模型中嵌入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為;另一方面,為了分析投資結構的變動和考察政策變動的傳導路徑,本文還引入了基建部門和非基建部門等多個部門。模型中地方政府主要通過土地的買賣以及将剩餘土地用于抵押貸款來籌集開支資金,同時将所得收入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
模型的分析結果表明,外部沖擊會導緻土地價格發生變動,由于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讓收入和土地抵押貸款為自己的開支融資,地價的上升提高了地方政府單位土地的出讓收入和抵押貸款額。在與土地相關的收入占據地方政府主要收入的背景下,更高的地價會帶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急劇上升。地方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偏好又使得增加的收入大部分流向了基建部門,導緻了基建部門的不斷擴張。與此同時,由于地方政府可以用土地進行抵押融資,地價上升使得地方政府的抵押貸款增加,這意味着更多的資本流入到地方政府,導緻非基建部門獲得資本的難度或者成本上升。更高的融資成本産生兩個顯著影響:首先,更高的土地價格和更高的融資成本直接導緻非基建部門的投資和産出下降;其次,研發機構生産知識和将知識轉化為可以利用的技術都需要成本,更高的融資成本和非基建部門不斷下降的産出,降低了企業應用新技術可能獲得的預期收益,從而削弱了研發部門雇用更多高技能工人來實現知識向技術轉化的意願,同時抑制了研發機構産生知識的積極性。由此帶來的新知識減少以及知識向技術轉化的投入減少,最終導緻新技術的利用減少,這一負面效應在生産函數中進一步蔓延,加劇了非基建部門的産出下滑。與此同時,更多的需求或資源流向基建部門,使得資本和勞動等要素在兩個部門獲得的回報離散程度擴大,降低了資源的配置效率。在技術進步率不斷下降和資源配置效率持續走低的共同作用下,TFP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降低。
那麼地方政府該采取怎樣的措施,在改善經濟結構的同時能提高TFP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呢?文章反事實分析發現,在不改變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将更多的收入轉向研發會使得新知識和專利的創造越來越多。然而,受制于土地抵押融資所帶來的高融資成本,知識轉化為技術的概率很低。在這種情況下,雖然知識或專利數量增多,卻未能顯著提升新技術的使用,對産出的積極影響有限。隻有在剔除土地融資,并要求地方政府将更多的支出用于非基建部門時,才能降低資源配置效率下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提高研發部門将知識轉化為技術的概率,帶來更高的知識積累。通過增加知識積累并提高轉化率,技術進步對産出增長的貢獻率得以提升,進而使GDP擴張更為持久。
與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的貢獻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首次在宏觀經濟意義上從一般均衡的角度,對土地财政對企業研發和技術進步進行研究,并對其中的作用機理和決定因素進行探究。其次,對于中國經濟增長出現的基建投資占比上升和生産率下降,本文在梳理了基本事實後建立了多部門模型,對這些矛盾現象背後的原因進行分析,并詳細地讨論了各個因素在傳導路徑中的重要作用。最後,地方政府的行為在我國經濟波動和增長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土地财政為切入點,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為在投資結構、經濟波動和生産率變動中的作用機制和作用效果進行了細緻的分析,為以後相關問題的讨論搭建了一個基礎性的框架。
個人介紹
梅冬州,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博士。伟德平台怎么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高層次人才項目青年學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專業研究領域為開放宏觀、國際金融與動态随機一般均衡模型,目前已在國内外知名期刊《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經濟學季刊》、《管理世界》、《世界經濟》、《Economics Systems Research》等期刊上發表論文五十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面上項目、青年基金項目、教育部課題、北京市社科基金共計十餘項,相關成果獲得“洪銀興經濟學獎”、“劉詩白經濟學獎”。
撰稿:梅冬州
一審:王峰
終審:段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