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計劃于10月25日至26日在布魯塞爾舉辦“全球門戶”論壇,以推動其全球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我院國際商務系主任霍達教授在《環球時報》發表文章指出,“全球門戶”計劃作為歐盟參與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的展現形式,應體現出促進世界經濟提升、為人類謀求福祉的全球共識,與“一帶一路”倡議一道助力經濟複蘇和可持續發展,而非以單邊主義和逆全球化的方式圍繞“在戰略地區與中國競争”問題推動地緣經濟政治化。
經過10年的合作發展,“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個方面,為國際經濟發展和互聯互通提供了重要公共産品和非競争性、非排他性的多元治理模式。第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及開放包容的發展格局,為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曆史機遇。第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在數字經濟領域、綠色經濟領域、公共衛生領域等多項民生工程的合作,進一步擴大了普惠創新的經濟外部效應。第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通過絲路基金、中歐班列、魯班工坊等多項國際合作,進一步加快了全球經貿網絡的嵌入式發展。
在新興技術的驅動下,各國都在探尋下一輪技術賽道的着力點和動力源。“全球門戶”計劃作為歐盟在新一輪技術變革中提出的基礎設施發展方案,完全可以與“一帶一路”倡議等國際合作機制開展多層次的互動,積極融入全球經濟的總體發展趨勢。歐盟與中國及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可以積極釋放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的市場活力,通過數字化、綠色化、創新型的公共服務投入與惠民利民工程,進一步增強國際間的民生合作,從而為全球經濟的開放發展貢獻更加豐富的全球智慧和全球方案。
原文詳見環球網: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4F46dD2xynf
環球網10月24日環球評論
撰稿:霍達
一審:王峰
終審:段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