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級國際商務專業碩士留學生 陳玟靜(緬甸)
緬甸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着關鍵的樞紐角色,2013年,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加強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緬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開發、産能合作等領域展開了廣泛的合作,雙邊貿易額持續增長,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層次不斷提升,為緬甸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論緬甸政局如何變化,深化合作始終是兩國關系發展的大方向。兩國秉持“親誠惠容”的理念與求同存異的精神,共同緻力于維護健康的雙邊關系。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多領域多形式的合作,賦能社會進步,增進人民福祉,描繪出命運共同體的嶄新圖景。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導下,中緬立足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互聯互通,深化人文交流,共同應對全球挑戰。中緬合作注重給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減貧扶貧、農村發展、種植替代、環境保護、醫療衛生、抗擊疫情、打擊犯罪多個領域展開合作,都是從民生改善出發,以人民福祉為依歸。

我是一名出生在緬甸的緬甸華人,祖籍福建安溪。從小就對中國的文化和習俗有一定了解,心中一直懷有到中國留學的夢想。2019年,高中畢業後我決定專門學習漢語,在學習過程中,“一帶一路”逐漸成為我的關注重點。
作為一名來自緬甸的留學生,我對“一帶一路”倡議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切身體會。在華留學期間,我親身體驗了中國的文化與教育,并關注到“一帶一路”在緬甸的具體項目和成效。因此,在大學本科四年級時,我立下明确目标,決定深入研究這一領域,最終選擇了“中緬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成功實踐與深刻啟示”作為我的畢業論文題目,并且該論文被評為校級優秀論文。

在研究過程中,我逐漸認識到中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一帶一路”倡議密切相關,兩者在理念上相輔相成,共同推動全球合作與發展。“一帶一路”倡議依然是推動緬甸發展的重要動力,特别是其強調經濟合作、基礎設施建設與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通過與中國的合作,緬甸得以加強其全球經濟一體化,推動了國家的可持續增長。
首先,“一帶一路”倡議為緬甸帶來了諸多建設項目。例如,中國投資的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和仰光-曼德勒鐵路項目等,對緬甸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的基石,而“一帶一路”為緬甸的基礎設施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據統計,近年來中國已成為緬甸最大的投資來源國之一,投資涉及交通、能源、農業等多個領域。随着中國外資的進入,緬甸的就業機會顯著增加,特别是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制造業領域,許多當地居民因此獲得了工作機會,緬甸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其次,“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合作的戰略平台,也為中緬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廣闊空間。文化交流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加深了兩國人民的友誼。“一帶一路”還促進了緬甸旅遊業的發展。随着基礎設施的改善以及中緬旅遊合作的加強,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選擇緬甸作為旅遊目的地,這為緬甸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也促進了兩國的文化傳播。
此外,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也是中緬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随着兩國合作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緬甸學生選擇赴華留學,接受高等教育。近年來,每年都有數千名緬甸學生前往中國學習交流,學成後在各自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推動中緬友好與民心相通。除了中國駐緬使領館設立的“中緬友好獎學金”,中國還為緬甸學生提供了諸多獎學金項目,如中國政府獎學金、各省市獎學金、“一帶一路”獎學金、中國-東盟獎學金等。
對我而言,“一帶一路”倡議實現了我的夢想,豐富了我的人生。在“一帶一路”中緬合作的背景下,我獲得了中國政府獎學金,得以在“伟德平台怎么样”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學位,成為中緬教育合作的受益者之一。在中财大學習讓我受益良多,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實踐能力,提供了許多實習和交流機會,這極大提升了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留學過程中,我發現中國的教育體系與緬甸有很大不同。在中國,教育更加注重實踐和創新,資源豐富,學習環境也非常優越。教師鼓勵學生提問和獨立思考,而不是單純依賴課本知識。這種教育理念激發了我的學習興趣,也讓我更積極地參與課堂讨論。留學經曆是我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在異國他鄉的生活使我變得更加獨立和自信,我學會了如何解決各種問題并适應不同的文化環境。這種經曆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也讓我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總之,“一帶一路”倡議為緬甸沿線國家提供了資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機會,推動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帶一路”不僅是國家間合作的橋梁,更是推動中緬兩國友誼和共同發展的重要途徑。“一帶一路”舉措良多,成效顯著,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一個成功典範。它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這一人類社會重大的現實關切永恒的曆史命題。未來,我希望将自己在中國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帶回緬甸,為兩國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撰稿:陳玟靜
初審:闫倩楠
終審:張曉濤